今天来说说“碱”,碱这个东西,大家肯定不陌生,它是我们做包子馒头时重要辅材之一(不用碱的朋友,看完文章后也可以试着用用),李记也在不同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,但是没有专门说过“碱”,今天李记给“碱”做个专题,也算是通过这篇文章给“碱”做个总结,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。
今天的总结分三个方面,分别是“为啥用碱?”、“如何用碱?”以及“用碱的时候,放多了怎么办?”
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说说这三个问题。
1.中和面团中的酸味,促使面团膨松、体积胀大。在面团发酵过程中,产生大量的酸,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,碱能中和面团中的酸味,并在和酸中和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,二氧化碳能增加面团的孔洞,使包子馒头松软,体积胀大,同时除去了酸味。(其实酵母发酵、泡打粉产气也都是产生的二氧化碳,从这点上来说,碱的产气和酵母、泡打粉没有什么不同)
2.增强面团的延展性能,并使面皮有口感、有嚼劲。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碱,可大大提高面团的伸展性能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筋度,但要掌握好用量,若用量大了,面团易发脆、断裂,而且有苦味。
加碱适度,可以使包子馒头柔软洁白,有发酵的香甜味。加碱不足,包子馒头发青发暗,组织僵硬,口味发酸,甚至出现萎缩现象。而加碱过量,包子馒头发黄,容易裂口,碱味重,还会出现苦味。
用碱时,最好将碱用温水化开,通常用40度左右的温水,调制好碱水,再加到面里,面团加碱水后要反复揉匀揉透(压面也可),使碱均匀地分布在面团中,否则,制成的面团易出现“花碱”的情况,严重影响蒸制后包子馒头的质量。
具体面团加碱的图解教程,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,链接如下:
碱的用量要根据发酵程度和季节的变化来变化。一般发酵充分的面团用碱量稍大,反之则较少;夏秋季温度较高,发酵较快,加碱后易跑碱,所以加碱量相应增加,冬季发酵速度慢且不易跑碱,加碱量相应减少。
下面我们来说说如何判断碱加到位了:
从感官上的判断方法为:有一定筋力,弹性好,不粘手就是加碱正好。如果面团松软没劲,且粘手则是碱少了,如果面团劲大且滑手就是碱多了。
如何判断加碱是否到位可以参考下面3种方法:
1.闻碱,将酵面揪下一块,放在鼻前一闻,有酸味既是碱小,有碱味则是碱大了。若闻着有正常的面香气味,就是加碱适当。
2.尝碱,取一小块面放在嘴里嚼一下,有酸味,粘牙,则是碱小,有碱味,则是碱大。没有酸味而有面香味则是适量。或把面用舌舔一下,发甜就是用碱正常;发涩就是碱大;发酸就是碱小。
3.看碱,在压面或揉面快结束时,用刀将面团切开看其蜂窝,其孔洞如芝麻大小,分布均匀则正常;孔洞大而不均匀则是碱小;孔洞小而长甚至出现黄色则是碱大。
碱放得太多会使蒸出来的包子馒头发黄,面皮味道发苦,口感差。那如果碱放多了怎么办呢?
1.如果碱放的稍多了些,可以推迟一段时间再蒸,静置让包子馒头缓慢醒发一会,尽可能地让碱跑掉。如果时间来不及,可把环境温度调整到最适合酵母菌发酵产气的温度,也就是30-35度左右,此时酵母菌发酵会分泌出大量的酸,这样可以快速的与面团中多余的碱中和掉,这就使面团既无酸味,又无碱味。
2.如果碱加的过多了,可适当加生面(有老面的话也可以老面生面一起加),重新和面,适当加些生面,就能消除多余的碱味,蒸出的馒头也就光滑松软,清甜可口。(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所谓的“戗面”做法,有些人专门多放碱,用加干粉再和面的方法,来调整口味,这样做出来的面皮很有嚼劲,有机会我们专门来说说“戗面”)
3.如果包子馒头出笼后发现蒸黄了,可立即将蒸锅水舀出一部分,然后向锅内倒进一些白醋,再用小火蒸10-15分钟后,碱与酸反应,馒头就变白,而且不会有酸味。
以上是李记总结的关于用碱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,如果有没总结到的地方,希望大家在文章后留言,李记会第一时间回复给各位,感谢阅读,谢谢大家!